AST语法树是什么?
概要
下面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AST进行介绍
- 为什么要了解AST,简要说明AST在开发中的重要性
- 什么是AST,对AST有一个直观的认识
- AST是如何生成的,分析将代码解析成AST的原理
- AST的具体应用,通过解读babel原理、vue模板编译过程,Prettier实现原理,来分析AST在开发中的具体使用。
- AST还能做什么,结合工作,思考AST能为我们做些什么
为什么要学习AST
AST(抽象语法树)在开发过程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,但是我们却很少去直接接触它。
无论是代码编译(babel),打包(webpack),代码压缩,css预处理,代码校验(eslint),代码美化(pretiier),Vue中对template的编译,这些的实现都离不开AST。
了解学习AST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对上面说的这些工具原理进行理解,同时,我们可以利用它去开发一些工具,来优化我们的开发流程,提高开发效率。
什么是AST
AST是对源代码的抽象语法结构的树状表现形式。
在不同的场景下,会有不同的解析器将源码解析成抽象语法树。
下面直观的看一下AST是什么样的
代码
let answer = 2 * 3;
对应的AST语法树
{
"type": "Program",
"body": [
{
"type": "VariableDeclaration",
"declarations": [
{
"type": "VariableDeclarator",
"id": {
"type": "Identifier",
"name": "answer"
},
"init": {
"type": "BinaryExpression",
"operator": "*",
"left": {
"type": "Literal",
"value": 2,
"raw": "2"
},
"right": {
"type": "Literal",
"value": 3,
"raw": "3"
}
}
}
],
"kind": "let"
}
],
"sourceType": "script"
}
那么AST是如何生成的呢?
AST是如何生成的
AST是通过JS Parser (解析器),将js源码转化为抽象语法树,主要分为两步
1. 分词
将整个的代码字符串,分割成语法单元数组(token)。 JS中的语法单元(token)指标识符(function,return),运算符,括号,数字,字符串等能解析的最小单元。主要有以下几种:
- 标识符
没有被引号括起来的连续字符,可以包含字母、数字、_、$,其中数字不能作为开头。
标识符可能是var,return,function等关键字,也可能是true,false这样的内置常量,或是一个变量。具体是哪种语义,分词阶段不区分,只要正确拆分即可。
- 数字 十六进制,十进制,八进制以及科学表达式等都是最小单元
- 运算符: +、-、 *、/ 等
- 字符串 对计算机而言,字符串只会参与计算和展示,具体里面细分没必要分析
- 注释 不管是行注释还是块注释,对于计算机来说并不关心其内容,所以可以作为不可再拆分的最小单元
- 空格 连续的空格,换行,缩进等,只要不在字符串中都没有实际的逻辑意义,所以连续的空格可以作为一个语法单元。
- 其他,大括号,中括号,小括号,冒号 等等。
依然拿上面的代码作为例子,分词后生成的语法单元数组如下
[
{
"type": "Keyword",
"value": "var",
"range": [
0,
3
]
},
{
"type": "Identifier",
"value": "answer",
"range": [
4,
10
]
},
{
"type": "Punctuator",
"value": "=",
"range": [
11,
12
]
},
{
"type": "Numeric",
"value": "2",
"range": [
13,
14
]
},
{
"type": "Punctuator",
"value": "*",
"range": [
15,
16
]
},
{
"type": "Numeric",
"value": "3",
"range": [
17,
18
]
},
{
"type": "Punctuator",
"value": ";",
"range": [
18,
19
]
}
]
2. 语义分析
语义分析的目的是将分词得到的语法单元进行一个整体的组合,分析确定语法单元之间的关系。
简单来说,语义分析可以理解成对语句(statement)和表达式(expression)的识别。
- 语句,一个具备边界的代码区域。相邻的两个语句之间从语法上讲互不影响。比如:
var a = 1; if(xxx){xxx}
- 表达式,指最终会有一个结果的一小段代码,它可以嵌入到另一个表达式中,且包含在表达式中。比如:
a++
, i > 0 && i< 6
语义分析是一个递归的过程,它会将分词分析出来的数组转化成树形的表达形式。同时,会验证语法,语法如果存在错误的话,会抛出语法错误。
AST的具体应用
文章一开始就说到了,babel,webpack,css预处理,eslint等都应用到了AST树,那么AST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!?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。
首先看一下babel工作原理的实现。
babel实现原理
babel是一个javascript编译器,用来将es6语法编译成es5
babel的工作可以分为3个阶段:
第1步 解析(Parse)
通过解析器babylon将代码解析成抽象语法树
第2步 转换(TransForm)
通过babel-traverse plugin对抽象语法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,遇到需要转换的,就直接在AST对象上对节点进行添加、更新及移除操作,比如遇到箭头函数,就转换成普通函数,最后得到新的AST树。
第3步 生成(Generate)
通过babel-generator将AST树生成es5代码
vue模板编译过程
Vue 提供了 2 个版本,一个是 Runtime + Compiler ,另一个是 Runtime only 的,前者是包含编译代码的,会把编译的过程放在运行时做,后者是不包含编译代码的,需要借助 webpack 的vue-loader把模板编译render函数。不管使用哪个版本,都有一个环节,就是将模板编译成render函数。
下面我们分析下vue模板的编译过程,这也是vue源码实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。 vue模板的编译过程分为3个阶段
第1步 解析(Parse)
const ast = parse(template.trim(), options)
将模板字符串解析生成 AST,这里的解析器是vue自己实现的,解析过程中会使用正则表达式对模板顺序解析,当解析到开始标签、闭合标签、文本的时候都会有相对应的回调函数执行,来达到构造 AST 树的目的。
生成的AST 元素节点总共有 3 种类型,1 为普通元素, 2 为表达式,3为纯文本。下面看一个例子
<ul :class="bindCls" class="list" v-if="isShow">
<li v-for="(item,index) in data" @click="clickItem(index)">{{item}}:{{index}}</li>
</ul>
上面模板解析生成的AST树如下:
ast = {
'type': 1,
'tag': 'ul',
'attrsList': [],
'attrsMap': {
':class': 'bindCls',
'class': 'list',
'v-if': 'isShow'
},
'if': 'isShow',
'ifConditions': [{
'exp': 'isShow',
'block': // ul ast element
}],
'parent': undefined,
'plain': false,
'staticClass': 'list',
'classBinding': 'bindCls',
'children': [{
'type': 1,
'tag': 'li',
'attrsList': [{
'name': '@click',
'value': 'clickItem(index)'
}],
'attrsMap': {
'@click': 'clickItem(index)',
'v-for': '(item,index) in data'
},
'parent': // ul ast element
'plain': false,
'events': {
'click': {
'value': 'clickItem(index)'
}
},
'hasBindings': true,
'for': 'data',
'alias': 'item',
'iterator1': 'index',
'children': [
'type': 2,
'expression': '_s(item)+":"+_s(index)'
'text': '{{item}}:{{index}}',
'tokens': [
{'@binding':'item'},
':',
{'@binding':'index'}
]
]
}]
}
第2步 优化语法树(Optimize)
optimize(ast, options)
vue模板中并不是所有数据都是响应式的,有很多数据是首次渲染后就永远不会变化的,那么这部分数据生成的 DOM 也不会变化,我们可以在patch的过程跳过对他们的比对。
此阶段会深度遍历生成的 AST树,检测它的每一颗子树是不是静态节点,如果是静态节点则它们生成 DOM 永远不需要改变,这对运行时对模板的更新起到极大的优化作用。
遍历过程中,会对整个 AST 树中的每一个 AST 元素节点标记static和staticRoot(递归该节点的所有children,一旦子节点有不是static的情况,则为false,否则为true)。
经过该阶段,上面例子中的ast会变成
ast = {
'type': 1,
'tag': 'ul',
'attrsList': [],
'attrsMap': {
':class': 'bindCls',
'class': 'list',
'v-if': 'isShow'
},
'if': 'isShow',
'ifConditions': [{
'exp': 'isShow',
'block': // ul ast element
}],
'parent': undefined,
'plain': false,
'staticClass': 'list',
'classBinding': 'bindCls',
'static': false,
'staticRoot': false,
'children': [{
'type': 1,
'tag': 'li',
'attrsList': [{
'name': '@click',
'value': 'clickItem(index)'
}],
'attrsMap': {
'@click': 'clickItem(index)',
'v-for': '(item,index) in data'
},
'parent': // ul ast element
'plain': false,
'events': {
'click': {
'value': 'clickItem(index)'
}
},
'hasBindings': true,
'for': 'data',
'alias': 'item',
'iterator1': 'index',
'static': false,
'staticRoot': false,
'children': [
'type': 2,
'expression': '_s(item)+":"+_s(index)'
'text': '{{item}}:{{index}}',
'tokens': [
{'@binding':'item'},
':',
{'@binding':'index'}
],
'static': false
]
}]
}
第3步 生成代码
const code = generate(ast, options)
通过generate方法,将ast生成render函数
with(this){
return (isShow) ?
_c('ul', {
staticClass: "list",
class: bindCls
},
_l((data), function(item, index) {
return _c('li', {
on: {
"click": function($event) {
clickItem(index)
}
}
},
[_v(_s(item) + ":" + _s(index))])
})
) : _e()
}
Prettier实现原理
通过上面对babel实现原理和vue模板的编译原理可以看出,他们的实现有很多相同之处,都是先将源码解析成AST树,然后对AST树就行处理,最后生成想要的东西。
Prettier的实现同样是这样,首先依然是将代码解析生成AST树,然后是对AST遍历,调整长句,整理空格,括号等,最后输出代码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小结
我们分析了Babel原理、vue模板编译过程、Prettier原理,这里我们简单总结一下。
如果把源码比作一个机器,那么分词过程就是将这台机器拆分成一个个零件,语义分析过程就是分析每个零件的位置以及作用,然后根据需要对零件进行加工处理,最后再组装成一个新的机器。
AST还能做什么
那么工作中我们能使用AST做些什么呢?!
这里就要发挥想象了,看看我们日常工作中有什么需求是可以通过AST开发个工具来解决。
比如,可以通过AST可以将代码自动转成流程图;
或者根据自定义的注释规范,通过工具自动生成文档;
或是通过工具自动生成骨架屏文件。